新闻当前位置: >新闻

记忆文学: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精神血脉 ——评曾理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410期】

2017-11-14

作者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李朝全

中国政协网报道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也是优胜劣汰的密码。

     《芙蓉坊密码》自2016年6月出版发行以来,即受到读者的欢迎,又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到2017年6月又第二次再版发行,好评如潮。

       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里,从《长沙晚报》到《湖南日报》,再到《中华读书报》、《文艺报》、《光明日报》等十多家报刊杂志,先后发表《芙蓉坊密码》评论文章三十多篇。
       正如军旅评论家,李美皆大校所指出的《芙蓉坊密码》中的《针谱》,不仅是“破译湘绣技艺的密码”,还是“秘密联络站的特别密电码”。一部湘绣针谱,一衣带水地连起了湘绣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它更是揭示商途人生功败垂成的商战密码。

       今天,又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李朝全先生,高度赞扬:“《芙蓉坊密码》是一部揭开湘绣绚丽多姿神秘面纱、解读百年传承的文化血脉和家族精神基因的优秀作品。它糅合了家族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的优点,这是笔者读到的第一部关于湘绣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长篇小说。


小说《芙蓉坊密码》


记忆文学:传承弘扬文化精神血脉

   曾理和她所著的长篇小说《芙蓉坊》是一个很有趣并值得探析的现象。曾理出生于湘绣世家,家族内接连五代都有人从事湘绣,并在湘绣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曾氏家族浓墨重彩的一笔。依据自己家族的发展脉络,紧紧联系湘绣的发展历史,曾理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这是笔者读到的第一部关于湘绣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长篇小说。它糅合了家族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的优点,是一部揭开湘绣绚丽多姿神秘面纱、解读百年传承的文化血脉和家族精神基因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家族记忆还是历史文化记忆写作,皆属于记忆文学范畴。记忆文学近年来相当盛行。这些作品有的书写个人过去的一段经历或遭遇,有的讲述家族几十年的沧桑变故,同时将个人的、个体的、个别的记忆同民族的、国家的历史运行轨迹紧密勾连起来。这些记忆文学大抵可以纳入国民记忆、家国记忆之列,均为历史记忆书写。而像《芙蓉坊密码》这样,将历史记忆与一种特别的、特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湘绣服饰文化相互关联,在历史记忆的抒写中揭示文化流脉传承的经过,将历史与文化进行一次深度精准融合,从而创作出了一部兼具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作品,或许可以称之为文化记忆小说。这,大概是这部小说高于其他记忆文学作品之处,也是其值得探析肯定的重要方面。

   个人、家族、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皆有其发生发展的脉络过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会以遗址、遗迹、遗存、遗物等形式和方式留存。作家通过类似文化考古的方式,深入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记忆,再用文学的方式重新予以复活,在带给人艺术审美感染的同时,带来历史和文化的熏陶。因此,从接受美学上看,记忆文学能够带给读者历史文化和文学双重的阅读享受。《芙蓉坊密码》正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作者善于抓住湘绣发展史上那些具有节点性意义的事件,将绣坊历史、家族历史、湘绣历史与时代风云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家国一体、历史和人的密切关系。在百年湘绣传承历程中,曾家大屋为孙中山、宋庆龄婚典绣制《百子图》,引出后来孙中山去世后再为其“奉安大典”绣制棺罩。从1933年参加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绣制画像到建国之初为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出访苏联绣制第一号国礼——《斯大林绣像》。从在芝加哥博览会上,《乐雁图》获得金奖,《罗斯福绣像》引起轰动,为湘绣赢得了誉满全球的声名,到在日寇全面侵华的背景下,1938年的文夕大火几乎给湘绣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重要的绣庄几乎付之一炬。在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中,湘绣的传承人始终葆有定力,从未气馁或放弃,正是他们的顽强坚持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使湘绣事业虽历经磨难却依旧熠熠闪光,成为中国服饰文化、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一张重要名片。

    曾理在创作中努力写出历史的真实。这其中,既有激烈残酷的商战,更有在日军淫威下湘绣人的英勇抗争。对于曾纪生主持的天然阁绣庄与以肖小宝为主的宏昌绣庄之间的商战竞争的描写特别惊险、扣人心弦。为了挤垮天然阁绣庄,肖小宝挖空心机,不择手段,挑唆画师哄抬价码,抢绣《百子图》妄图取代对手,以欺骗手段企图抢先买下店铺,收买地痞黑恶势力上门干扰,利用掌控长沙湘绣同业公会之便,唆使其他绣庄一起搞降价大甩卖企图用不正当竞争手法击垮对手,结果均被以曾纪生为首的天然阁绣庄一一化解。但在对抗日本奸商大石洋行野田松本方面,双方又能携手并肩,采取各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手法,迫使对方收回次品。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全民同仇敌忾,共同抵制日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湘绣史上十分重要的事件,也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她尽力忠实于历史原貌,力图探究真相,写出历史真实。

    在小说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曾家人物身上都很好地传续了家族文化基因:诚信、忠厚、经商有道、和气生财。从大掌柜曾纪生到其妻子易玉莲、母亲谢冬梅,再到绣庄最关键的绣娘田如玉、画师泥人周等,每个人身上都继承和秉持了曾家的经商、治家之道:在经营中讲诚信,在对手遇到困难时伸援手,自愿将曾家在湘绣方面的技术革新如用洋油磨墨的印花术无偿地传授给对手。与之相对的,是肖小宝、赵管家、日本奸商,还有伪满洲国的日寇走狗阿其仁康等的穷心钻营、蝇营狗苟或投敌卖国。反面人物的塑造,更好地反衬了正面人物的形象及其精神。

   这部小说处处渗透着文化的因子。作者对湘绣显然熟捻于心胸有成竹,因此在叙事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在绣制那些著名的礼物或参赛品时所采用的特殊绣法、绘图构思等。譬如,在湘绣技艺方面,就有掺针、平掺、包凸绣等常人闻所未闻的专业技法。而对湘绣绣制过程的描述亦准确到位,从绘图构思、刺绣到题字作诗等,娓娓道来,让读者的阅读增加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之揭开了湘绣的神奇天地。在刻画湘绣代表性人物时,作者着重突出他们身上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作者力图通过这部小说,梳理出湘绣在国际和国内产生影响力的历史脉络,大有为湘绣作史立传的意味。所有这些,都为小说增添了文化的意蕴,提升了作品的内涵。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李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