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闻当前位置: >视频新闻

全国“最美家庭”丨这个传承了五代的湘绣世家 到底有多了不起?

2018-05-31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供图:受访者

湘绣和时尚服饰品牌“花花公子”,你会把这两个事物联想到一起吗?

实际上,它们已经紧密相连了!

你身上穿的“花花公子”T恤,可能是长沙的湘绣工人生产的;花花公子手工版的的兔女郎商标,也是长沙的湘绣工人制作的。

实现这份出人意料的缘分的,正是刚刚获评全国“最美家庭”的彭若君一家。女主人彭若君是湘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两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国家奖“山花奖”,男主人曾应明曾获“全国德艺双馨民间文艺家”称号,女儿创作的湘绣专利产品《新潇湘八景》荣获首届湖南省民间文艺一等奖。父女携手推出的首部湘绣主题电影《国礼》即将上映。

5月19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探访了这个已经传承五代的湘绣世家。

一家携手:让湘绣迈向国际

“我们前不久刚刚接待了一位美国来的客人,一万件订单,每件15美元。”5月19日,湖南湘绣城集团(以下简称“湘绣城”)总经理、曾应明一见到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就开心地说。原来,在不久前召开的广交会上,一名来自美国的客人得知曾应明在澳大利亚开了一家公司,就立马想来长沙总部看看,“5月8日来参观后,他不但下了订单,还愿意帮我们去洛杉矶开分公司”。
湘绣城的这家分公司,叫澳洲宝地有限公司,拥有一家免费向公众开开放的刺绣展示馆。“这应该是中国人在国外办的第一家刺绣馆。”曾应明自豪地说,分公司目前由他的女儿曾理和妻子彭若君在澳洲打理,“这样的刺绣馆,不仅能让外国人更加方便地了解湘绣、刺绣,促进文化交流,而且能树立企业形象”。
曾应明很早就看中了国外的湘绣市场,这可能跟他曾从事外贸工作有关。实际上,湘绣城的外贸出口生意确实做得不错,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或地区。去年,湘绣城出口额已达700万美元以上,“今年年底将力争达到2000万美元”。
正是因为湘绣城的产品在国外很吃香且品质可靠,一家同时跟知名品牌“花花公子”和湘绣城都有业务往来的日本公司,在得知花花公子想打造手工版兔女郎商标时,就牵了这根“红线”。据了解,顺龙公司一年出口日本的湘绣产品达200万件(套)。
“花花公子的手工版兔女郎小商标,现在都是我们做的。”曾应明告诉记者,“后来,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接下了代工生产花花公子的T恤。”
与花花公子的合作原本很低调,但让曾应明没想到的是,他被人举报生产山寨版花花公子T恤。随后相关部门上门检查,曾应明出示相关证明后,一场误会这才消除。
2010年,曾应明去澳洲考察,提出让女儿回长沙发展。最终,在澳洲读研、工作的曾理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到长沙,先担任湖南湘绣城集团旗下的湖南金霞湘绣公司设计师。
2011年,曾理接任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发挥自己的优势抢占国外高端市场,很快将出口业务由零做到了一百多万美元。2013年5月,曾理担任湘绣城董事长。

父女创新,打造首部湘绣电影
在曾应明看来,湘绣城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快速攻占国外市场,就是因为观念的突破。当别人还在专注于湘绣的工艺品传统定位时,曾应明已经开始带领员工研发大众日用湘绣产品,如湘绣服装、鞋、帽、箱包、围巾、靠垫和床上用品等,让湘绣“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1年,他设计的湘绣旗袍《龙凤呈祥》获得法国巴黎56屇时装博览会金奖,填补了中国服装在国际大赛上的空白,“这个设计有点像日本的和服,又有点像睡衣,所以深受外国人欢迎”。
也就是这一创新,让曾应明的生意一下子做开了,并建立了占地面积300亩的湘绣城,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刺绣产业生产基地。
去年9月6日至8日,湘绣城成为湖南唯一一家受邀参与第87届东京国际礼品博览会的企业,并在短短数日就收获了300多万美元的订单。
而投身创新的,不仅有曾应明,还有女儿曾理。




曾理参照传统的潇湘八景,创新湘绣作品《新潇湘八景》,涉及地域更广;其绣制的过程中运用了湘绣掺、直、游、乱、齐边、交叉、混、虚等多种针法,集中了湘绣特有的书、画、印、绣四大艺术要素,呈现出浓厚的湖湘文化气息,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据悉,《新潇湘八景》单一产品的产量达到了1.6万件,“湘绣产品,以前单件能卖3000件就是非常好的了!”
除了题材创新,曾理还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进行创新,研制出湘绣新工艺“夜视湘绣”,填补了我国刺绣业科技空白。
而现在,身处澳洲的曾理开始探索油画和湘绣的结合。“这是希望增加湘绣对外国客人的亲近感。”曾应明说。
同时,父女还联手打造了湘绣行业的第一部电影《国礼》,预计在今年9月公映。这也是第一部由湘绣刺绣艺人(曾应明、曾理)担任编剧,反映湖南重大历史事件(以长沙和平解放为背景)的本土故事片电影。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打造43集的电视连续剧《中国绣》和湘绣行业的第二部电影《大绣庄》。“要发展湘绣,传播湘绣文化,需要把湘绣的故事给更多年轻人看,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曾应明如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