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当前位置: >新闻

主旋律题材的创新性表达 湘绣电影《国礼》研讨会在北京举行【607期】

2019-07-17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实习生 张文捷)“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作品,这样有正能量、有温度、也充满情感的电影,值得更好推广。”7月15日,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与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在京主办的电影《国礼》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如是评价。

        由潇湘电影集团和湖南湘绣城出品的电影《国礼》,自去年试映后,拟于今年9月在全国公映。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电影剧本,《国礼》的类型化表达,为这个影片走进市场做好了铺垫。

7月15日下午,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与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电影剧本《国礼》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

通过电影把湘绣更好推向世界

      《国礼》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1949年初夏,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迅速南下,国民党败局已定。毛主席决定访问苏联,并决定用一幅湘绣《斯大林绣像》作为国礼。而此时的湖南还在国民党控制中,我方特派专员周乐安携带着秘密电台和一份特殊使命潜入尚待解放的长沙城,与敌特展开一场特殊搏斗,既为湖南的和平解放扫清障碍,又为毛主席出访苏联筹备礼品。  这部影片去年9月份参加第十六届平壤国际电影艺术界,获特别成就奖,后又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防万映”计划。

  《文艺报》主编梁鸿鹰认为,这部电影大主题,小切口,是重大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湘绣这样一个角度呈现,以小见大,立意高远。


《国礼》剧照。

    《国礼》编剧曾理出身湘绣世家,曾理和其父亲曾应明——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都致力于以文艺来宣传推广湘绣。两人耗时多年创作了《芙蓉坊密码》和《荷鹤图》两部湘绣小说。电影《国礼》即取材于《芙蓉坊密码》的一章。

        “通过这个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湘绣是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名绣。”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副秘书长侯仰军表示,从考古学上讲,湘绣是老资格的绣种,因为在马王堆汉墓等长沙墓葬里都发现了刺绣,当然这个刺绣不能和湘绣划等号,但是从这点上讲湘绣是最古老的绣种没有问题。“通过这部作品,把我们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刺绣品种推向了社会、推向世界,很有意义。”

研讨会现场。

主旋律题材的类型化创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恰逢其时。

        在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看来,《国礼》的一大可取之处,是选择了类型化表达。虽然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但并未采取高端叙事,郑重表达,而是通过谍战片的表现方式,引入了悬疑、枪战、动作、爱情等元素,使之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一方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坚守信仰,承担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在生死抉择面前信念坚定,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情节险象环生,结构巧妙,很有观赏,为这个影片走进市场做好了铺垫。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认为,红色文化和谍战文化的结合是很有传统的,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电视连续剧《潜伏》都是这样的。但《国礼》跟前面两个不一样,第一是增加了文化的元素,第二是情节比《永不消逝的电波》更复杂,它不光是完成一个任务,找到湘绣传承人制作国礼,还加进去了湖南和平起义的情节,两个重大事件糅合在一起,使得《国礼》在情节上更有复杂性。 “影片的悬念感特别强,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一个惊险接着一个惊险,电影业界谈的是迅速让观众代入到你的叙事情境中跟着你走,愿意去看,被你感动,被你感染,从这点看,这部电影剧本表现得非常好。”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认为,其中特别是把湘绣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当时独特的环境形成一种对应,增加了影片的丰富性,做到了红色教育和艺术感染力的完美结合。


研讨会现场。

《国礼》剧本回归了文学

        “中国的电影缺好编剧,好编剧再强一强,电影强国就来了。”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许柏林感叹。

        “中国电影在转型升级,高歌猛进当中,都认为编剧是第一生产力。”著名编剧、评论家赵葆华对目前的电影创作表达了深深的隐忧,因为电影产业过分地关注市场效应,关注票房,编剧、导演认为,只有高情感、强刺激、大谍战、重口味才能获得票房,以致现在的电影创作产生了两极,一极是小儿小女小魔小妖小情小调,另外一极是天崩地裂、山呼海啸、奇观效应。你要想正规表达,就很难有市场。

        “内容为王、情怀至上、叙事为先!”赵葆华强调,不能一味迎合高情感、强刺激、大谍战、重口味,而要回到艺术表达的硬道理。在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电影剧本都是带有文学性的,但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剧本就变成不是文学剧本了,只是记录导演应该怎么拍的文学记录了。“值得肯定的是,《国礼》剧本又回归了文学,带有极强的文学性。”

        与会专家要提出,剧本在人物性格塑造、地域风情展现、空间环境感勾勒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曾理表示:“我会把专家的意见纳入到剧本的修改,包括其他后续的小说和电影的创作中。”

研讨会现场。

2019年7月17日《长沙晚报》截图

来源:《长沙晚报 掌上长沙》


                     二 领导专家发言转载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先生认为:《国礼》是一部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影片,讲述了湘绣的传奇故事。吉狄马加先生首先发言。他表示,《国礼》是一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影片,电影剧本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变革。选择湘绣作为国礼,吉狄马加认为这本身也表现了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在情节上,吉狄马加觉得《国礼》情节很能抓住人,剧中人物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品质都进行了很好地体现。

        文艺报主编梁鸿鹰:“《国礼》这个电影我觉得非常有特点,首先,它在艺术上是大主题,小切口,选了一个非常好,也很巧的切入点。巧的是这个国礼,它很重要,毛主席就说它是一个家乡的土特产,这一句话就非常风趣的就把他既是湖南的也是中国人民给友好邻邦的题目点出来了……”。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先生认为 :《国礼》剧本非常有特点:它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红色文化和谍战文化的结合。另外,剧本还体现了红色教育和艺术感染力的完美结合。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电影《国礼》的人物个性鲜明,从毛泽东、任弼时、夏明翰,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地下工作者,还有那些湘绣艺人……鲜活的人物塑造让剧本也活了起来。”而剧本中的强烈戏剧冲突,徐可认为也是一大亮点。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国礼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它吸取了很多类型片的叙事的方法,叙事的框架。影片的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惊险接着一个惊险,悬念感特别强。电影业界谈的是迅速把观众代入到你的叙事情境中跟着你走,愿意去看,被你感动,被你感染,我觉得这点显示出作者不仅仅是对文学性的把握,还是对电影的特殊的类型叙事的一些手段和方法,都运用得非常好,特别是把湘绣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当时独特的环境能够形成一种对应和张力,增加了影片的丰富性”。

        中国作协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以前很少看到有写湘绣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场景,曾理的持之以恒写湘绣小说和湘绣电影,推广湖湘文化和湘绣文化,做出了是很重要的努力。国礼写的是新中国成立送出去的一号国礼,是毛主席家乡的土特产,有着特殊的意味。把国礼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塑造和描绘,意义非常深远。作者和作家体现的是家国一体、家国情怀。我们从曾理写的《芙蓉坊密码》里就能看到,当年孙中山结婚的时候,就为孙中山和宋庆龄绣制过湘绣“百子图”。1933年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绣的画像引起轰动,湘绣文化走向了国际。传承文化,传承家国情怀,这是电影《国礼》的最突出的特点”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一个电影最长两个小时,把一个故事讲得非常动人就可以了,主题、人物、故事线索要集中,再集中,千万不能散。题材本身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但很难写。曾理这么年轻,把这个电影剧本写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有两条线索,一是绣斯大林像、二是策反。要集中写好我们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不是地下党,应该是一个有高尚艺德的,德艺双馨的民间湘绣艺术家,就是这么一个人,把他的品德立起来成为了第三条线,这三条线同时推进都可以。

       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认为:《国礼》这个作品是比较独特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写了一个重大题材中的小题材,小题材讲述了一个大故事。从一个小的视角,小的故事体现出这个题材的意义和重大背景。这个题材采用了惊险片的样式:我们要做湘绣,反动势力想办法搞破坏,有尖锐的矛盾,有惊险片的处理方式。采取了惊险片的样式,是重大革命题材在艺术处理上的成功尝试。但是,整个过程还不够太惊险, 构思再严密一点紧张一点可能更好。

        通过一个绣像的故事,展示了湘绣的历史发展。展示湘绣历史讲绣像时联系湘绣的历史故事,突出湘绣和革命的关系。还写了湘绣的传统历史,男主角周乐安是湘绣世家,这是真实的故事,抗战时日本侵略者叫他绣天皇的像,他坚决抵制不绣,因此被日本鬼子杀害了。通过故事把湘绣历史发展特别是与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联系起来。写国礼的同时展现了湘绣的历史发展,这是构思的特点。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侯仰军说:“这个剧本看了两遍,写得非常好。我分给中国民协的几位同事,他们看以后感觉是很能吸引人的。不看小说,光是看剧本也能吸引人。通过这部作品把刺绣推向社会、推向世界,这点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自豪”。


         《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表示:这个剧本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剧本,曾理是非常年轻的编剧,而且是年轻作家里非常卓有成就的人。这个剧本非常有生活,它把很多元素糅在一起,题目叫国礼。她自己的站位本事就是搞湘绣的,那就是写湘绣,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明传承的东西,把这些元素放进去。这肯定是属于重大题材,因为写了很多历史人物包括夏明翰,是一个非常好的红色题材作品。选题好在小切口、大选题,具有一个空间在里面。作为一个年轻的编剧,有这么一个融这么重大的题材和自己身边的生活、湘绣、湖南当地的历史人物都放在这个里面,我觉得还是很难得。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说,作者曾理年轻、漂亮,没想到写出这样的作品相当出人意料的。非常难写,要用到太多的元素。重大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还用了谍战片、枪战片、感情片、爱情片。曾理表现得不错,有举重若轻的特点。故事内核是紧密的,节奏是很强的,看起来还是蛮好看的。田如玉的角色为什么不脱俗?我觉得田如玉只是一个湘绣传人,而不是一个地下党的身份会更好些。



          《中国作家》影视专刊总监范党辉说:“《国礼》这个剧本是我接手编刊工作遇到的第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个作品是以大托小的作品,看似是重大历史革命题材,但主要的笔墨是着力在对湘绣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展示。这个作品最大的主角是湘绣,是讲湘绣的技艺、文化和传承。故事的线索是湘绣的一段不可磨灭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我非常祝贺曾理,这么年轻就有这么重要的作品,希望曾理以后有更好的作品给我们中国作家,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尹汉胤:“今天的研讨会非常开放。我觉得在湘绣里也应该体现艺人们对待世界、对待艺术的感觉。湘绣艺人他们对艺术的忠诚和情感有别于普通人,这部电影里应该更多体现出湘绣传承人精神方面更多的东西,这是应该加强起来的。纪念建国70周年正好展现的是70年前中国共产党刚刚建国,毛泽东对乡土的热爱,所以用湘绣作为礼物”。

转载今日头条、星辰在线等其它新闻媒体